三伏天是夏季,一般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按农历计算,三伏天大致处于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持续时间为30天或40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从农历纪月的角度看,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又称头伏),一般在立秋后十天左右进入“末伏”最后一天,伏天结束。因此,有“夏至三庚入伏天,秋后绵绵加一伏”的说法。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三伏天是指哪三伏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这三个伏天。
1、初伏
初伏表示正式进入了伏天,按旧历来说初伏才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2、中伏
初伏与末伏之间的时间段就是中伏,不过这个概念太抽象了,不好判断的话也可以看旧历,中伏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这段时间;中伏有30天也有40天的。
3、末伏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末伏固定为10天,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
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农村老话常说,“冬有三九,夏有三伏”,这伏天就是夏天最有标志的天气了,而“伏”最浅显的理解就是“趴着不动”,伏天在家不动就是最佳的过夏天的方式。而在我们农村的说法中,“伏”指的是一种“热邪”,以往的人们在这三伏天里最容易出现瘟疫,从而生病死亡,所以认为这三伏天是最危险的天气。
而既然有了这三伏天的说法,自然是有算法计算出这三伏天的开始和结束,从而可以人为的做好准备。这一点古人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
在一本历法书上对三伏天的算法上写道“夏至三庚”,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到了三伏天。而这就要用到我们农村的老式农历日历了,上面就有日子的天干地支纪法。具体也可以去搜索下农历日历。2020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也就是五月初一,从这开始,五月初六是第一个庚日,五月十七也就是小暑那天是第二个庚日,五月二十六就是第三个庚日,也就是说7月16日,今年三伏天的头伏就开始了。
而近些天的天气就让我感觉像入伏了一样,又湿又热,实在不舒服。因为气象中心就已经播报从六月上半旬的天气会以降雨为主。于是南方的雨水天气就没停过,而且雨势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我们安徽南部也被波及,连着今天已经下了整整三天了,然而温度不减,加上过段时间又要进入梅雨季节了,气候可能会更加恶劣。
虽然来说三伏天只是我们民间的一个说法,而且时间上每年也会不同,但至少说明夏季最炎热的一个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尽管没什么科学依据,但也大差不差,这就是我们古人积累下来的经验。
三伏天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三伏最应该注意的是野浴安全:防暑降温,方法很多,其中是人们最喜爱的方法是在野外洗水澡。在这里,我特别提醒要特别注意的是防暑中的野浴。有些人忽视有关部门的警告,自以为水性好,毫不在乎,兴高采烈的带着家人,孩子,或带着亲戚邻居朋友,一起去不熟悉的大海,大河去洗澡。
这些人,急急忙忙来到了海边,望着大海,兴奋不已。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其它人,也像下饺子一样,劈里扒拉冲入水中。享受海水的清凉。有的潜泳,有的踩水,有的仰泳,有的狗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海面说笑打闹一片。这时看似风平浪静的海,其实在暗流涌动。水性好的有点放肆,向大海深处游去。游到不知的暗流处,看来浪也不大,结果一浪打来,人影全无。如果遇到当地水性好的,还有生还的可能。如果,都半架子,干着急。大活人眼看人就没了!这是大连海域发生的悲催的一幕!令人心痛。
所以,不管你水性好与坏,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万万麻痹不得。
标签: 什么叫三伏天是什么时候 什么叫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