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为人类做过哪些贡献怎么一天到晚唱衰地球?
作为当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几个物理学家之一人们总习惯于将霍金与杨振宁进行对比很多人都认为杨振宁不如霍金但我还是那句话:霍金给杨振宁提鞋都不配!
我为什么这样说我并不是在霍金去世不久之后就说他的坏话。而是如果细致了解之后或许你就和我的想法一样了。先说霍金说他是当代最为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这没有一点问题但是要说到他的贡献第一的话那只能说明你太无知了霍金为什么出名?就因为他不仅是一个物理学家他还是一个享誉世界的科普作者他所出版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书创造了几千万的销售量使得人们对于宇宙的了解进入了普及的阶段在这个方面可以说他的贡献是巨大的。而在物理学领域他的成就主要是黑洞理论(这是他毕生都在研究的问题)还证明了奇性定理、发表无边界宇宙理论。可是呢他所有的成就全都停留在理论甚至是假设的阶段也就是说他的理论尚未得到证明也许有一天会得到证明也有可能根本就是他的想象罢了。
从这些方面来说他仍是伟大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有他的一项成就就可以名垂青史。但是最近的几十年霍金在学术上没有什么成就倒是一直在发表令人匪夷所思的预言反正就是一天到晚地唱衰地球当然啊他的一些预言根本就经不起任何的推敲。可是呢我们也不必太把他的预言当真或许他并不是想要预言什么而是在警醒我们要爱护地球。
现在再说说杨振宁的贡献吧我就说几个数据吧。杨振宁在物理学的贡献涉及到四个领域的13项诺奖级别的贡献他主要研究领域在粒子物理方面而他本人以及他本人的学生所带领的团队几乎囊括了60年代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粒子物理部分更是有着6人因为研究杨振宁的物理方程获得了菲尔兹奖。有人说杨振宁是爱因斯坦之后又一个物理全才他也的确当之无愧。
将霍金与杨振宁对比并不是要说谁强谁弱而是要清楚两人的各自贡献。霍金也不容易他困在轮椅上几十年能够有这么多的贡献实在是很了不起了至于他唱衰地球这个事也不必因为他的权威而杞人忧天了。
霍金介绍?
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剑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学系物理学家人类历史上伟大人物之一被誉为“宇宙之王”。
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等理论所著科普书籍《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风靡全球。2015年霍金启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动次年他获得卢德奖。2018年霍金去世享年76岁。
关于霍金坎坷成长的故事?
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那一天。中小学时期霍金的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作业不整洁字也写得不好。但也许是由于他喜欢独立思考的缘故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霍金喜欢与要好的同学探讨和争论问题内容从宗教、神学到无线电、天文、物理无所不谈。他们讨论过宇宙起源是否需要上帝帮助也讨论过宇宙中遥远星系发生红移的原因。少年时代的霍金不相信宇宙膨胀的说法认为红移必定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光线在长途跋涉中累了以至于变红。霍金从小就对宇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校里的物理课却一点未能吸引他他觉得物理课十分枯燥远比不上化学那么有趣化学课经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爆炸之类。霍金的父亲则极力主张他学医或者学生物。但年轻的霍金有自己的主意。他认为物理学比化学、医学、生物学更基本是最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涉及他感兴趣的那些关于宇宙的基本问题所以他最终选择了物理作为自己一生的研究领域。 霍金17岁考入牛津大学。他觉得理论物理有两个方向可供他选择:一个是宏观的、大尺度时空的宇宙学另一个是微观的、小尺度的基本粒子物理。他认为基本粒子缺乏合适的理论虽然科学家发现了许多粒子但他们做的只不过是和植物学一样把粒子进行分类。霍金对这样的研究不感兴趣。他认为宇宙学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因此他选择了这个方向。当时牛津大学没有人研究宇宙学于是霍金在牛津毕业后就到剑桥大学去做研究生。 不幸的是在牛津毕业的前一年,20岁的霍金患了严重的疾病——进行性肌肉萎缩。起初此病发展很快霍金23岁结婚时已不得不拄拐杖。 报考研究生时霍金原本想追随著名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家霍伊尔。霍伊尔当时正在研究稳恒态宇宙模型。该模型认为宇宙膨胀过程中不断有物质从真空中产生宇宙中物质的密度始终保持恒定。霍金对这个模型非常感兴趣。但是霍伊尔不要他他只好跟了原来未曾听说过的西阿玛教授。西阿玛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主动管研究生你愿意做什么研究就做什么。但西阿玛总是在办公室坐着学生可以随时找到他。对于学生提的问题西阿玛会给他介绍有关的专家有关的书籍也会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建议。霍金一开始看不起西阿玛后来逐渐认识到西阿玛是一位非常适合自己的好老师。他给了霍金充分的时间充分的选题自由并给了他最需要的帮助——介绍别的专家。事实表明西阿玛的确是极好的导师。当前世界上最优秀的相对论专家几乎有三分之一是他的学生除霍金外还有卡特、瑞斯、艾利斯等。轮椅上的物理学大师 刚做西阿玛的研究生时霍金仍对霍伊尔的稳恒态宇宙模型感兴趣常跑到霍伊尔研究生纳里卡的办公室去帮他计算。在计算中他发现霍伊尔的稳恒态模型有难以克服的内在困难应该否定。霍金博士论文的前一部分就是证明稳恒态模型不对。博士论文的后一部分是关于奇性定理的。西阿玛把牛津大学的数学教授彭若斯(或译作“彭罗斯”)拉过来研究相对论又介绍霍金认识了他霍金从彭若斯那里学到了现代微分几何。 当时彭若斯已经给出了奇性定理的第一个证明。该定理是说任何一个物理时空都一定存在时间有开始或有结束的过程。时间有没有开始和结束原本是哲学家和神学家讨论的问题现在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站出来说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其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看了彭若斯的证明后霍金给出了奇性定理的第二种证明。不过霍金最初的证明有漏洞后来他又重新给出了完美的证明。霍金从此展开了他的研究生涯。 糟糕的是霍金的病发展很快不久就不能行走了。他坐在特制的小车上用手按动小车上的按钮前后行走。他把书和杂志复印后在一个长条桌上一张张铺开然后驱动小车慢慢移动边移边看。他说话越来越困难只有他的妻子、学生、私人医生和护士可以听懂他的讲话后来不得不给他装了个电子发声器。唯一健全的是他的大脑,不仅健全而且超常。他不好利用纸笔于是把所有的知识都储存在大脑中并在那里思考计算然后口述让助手写在黑板上与别人讨论。霍金以超常的毅力对理论物理作出了极其杰出的贡献。1972年霍金提出黑洞“面积定理”。这个定理指出黑洞的表面积随时间变化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物质落入黑洞、两个黑洞相撞等导致黑洞面积增加的过程,是可以发生的。而一个黑洞分裂为两个黑洞的情况由于会导致黑洞总面积减少因而是不可能发生的过程。面积定理不禁使人想起热力学中的“熵”。熵是物质混乱度的量度。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自然过程(孤立或绝热系统)中熵只能随时间增加不可能减少。但是黑洞面积与熵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东西这样去联想它们,是不是太荒唐了呢? 热力学告诉人们如果黑洞有熵就同时应该有温度。难道黑洞真的有温度吗?为此人们进行了热烈的争论。1973年霍金、巴丁、卡特等卓有成就的黑洞专家联名发表了一篇论文声称:可以模仿热力学定律给黑洞定义一个温度但黑洞的温度不能看做真实温度因为黑洞没有热辐射(不可能有任何物质跑出黑洞!)而有真实温度的物体应该有热辐射。但是几个月后霍金就宣称他已证明黑洞有热辐射黑洞的温度是真实的。 黑洞热辐射的发现是黑洞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时空理论的重大突破。这种辐射后来被称为霍金辐射。霍金的老师西阿玛声称霍金的重大发现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西阿玛还说,自己对广义相对论研究有两个重大贡献第一是培养了霍金这个学生第二是动员了数学家彭若斯来研究相对论。 霍金在生活上非常乐观。他患病初期还参加划船比赛他已无力划浆但坚持掌舵。全身瘫痪后仍去参加舞会他把电钮一按小车高速旋转不小心压了别人的脚趾。有一次他从一个山坡下来故意开玩笑让小车往下冲“结果我们的这位引力专家被万有引力一下子抛进了路边的花丛里”。1985年霍金第一次来中国访问曾到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学。他坚持要看举世闻名的长城几个中国学生把他连人带车抬上了居庸关。后来他又两次访问中国并先后在中国科技会堂和人民大会堂向公众发表科普演讲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 乐观的霍金早已突破了医生预言的寿命界限他的思想仍然在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中遨翔。 不过霍金不赞同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看法。针对爱因斯坦“上帝不掷骰子”的说法他反驳道:“上帝不仅掷骰子而且有时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了。”那看不见的地方就是黑洞。在科学前沿写成的科幻小说 霍金这位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不仅走在科学研究的最前列而且写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例如《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果壳中的宇宙》等向广大读者通俗地介绍了相对论、量子论和宇宙学的前沿。最近这位童心未泯的学者又和他的女儿露西等一起合写了《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这本科学幻想小说是献给少年儿童的一件珍贵礼物。 它描写两个普通的孩子如何走出平凡的家庭生活在科学家埃利克的指导下借助一台叫做“Cosmos”的超级电脑畅游宇宙。而“Cosmos”正是现实生活中霍金进行研究的一台真实电脑的名字。 他们游历了太阳系中的木星、土星等行星并在小行星带中经历了险境。然而最为惊险的事情是埃利克落入了“黑洞”。黑洞是任何物体都逃不出来的天体。就在他陷入绝境的时候霍金运用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让“Cosmos”这台超级电脑扮演救星的角色。“Cosmos”从太空中收集落入黑洞的埃利克的信息并用这些信息重新构建了他让他从黑洞中逃出。 霍金是一位充满幽默、爱开玩笑的学者。他经常为学术问题与其他学者“打赌”他的办公室保留着不少打赌的证书。我们的这位科学大师在打赌中却未必会是赢家。近年来比较出名的一次打赌是关于落入黑洞的信息能否跑出来的争论。最初霍金与另一位相对论专家索恩(以研究时空隧道与时间机器而闻名)认为落入黑洞的信息不可能逃出来会随着黑洞的蒸发而消失因此宇宙中的信息不守恒。另一位物理学家普瑞斯基则认为宇宙中的信息应该守恒落入黑洞的信息一定有某种机制泄露出来或者在黑洞中保持到永远。2004年霍金突然改变态度认为信息应该守恒落入黑洞的信息可以逃出来主要原因是以往把黑洞想得太理想化了真实的黑洞不会把信息锁死。在爱尔兰召开的相对论研讨会上霍金公开承认自己输了并按赌约当场送给了普瑞斯基一年的杂志。不过索恩不承认输了他坚持认为落入黑洞的信息跑不出来会随着黑洞的蒸发而消失信息不会守恒。索恩认为这个问题不能由霍金一个人说了算。今天有关争论仍在继续中。 霍金在《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一书中描写的从黑洞中提取信息的情节其科学依据就是霍金近来对黑洞的认识。 如果真的任何信息都逃不出黑洞那么这本书的故事就要另写了。 这本书的译者杜欣欣女士是吴忠超先生的夫人。他们夫妇与霍金一家有着亲密的友谊。吴忠超先生专门研究广义相对论、黑洞和宇宙学。霍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指导他完成关于极早期宇宙的博士论文霍金和他还共同撰写了一篇论文于1985年发表在《物理学通讯》上。吴忠超先生是最早把《时间简史》等著名科普读物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人。后来吴忠超、杜欣欣夫妇曾一起翻译过霍金的著作《时空本性》、《霍金讲演录》等编著了《无中生有》等书在国内有不小影响。 这本书的作者和翻译者都想通过这本书让孩子们产生对科学的向往与兴趣。现在这本书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愿它给少年朋友们带来知识与欢乐。
标签: 霍金的简介资料(29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