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于教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开学第一天,爸爸带我去了学校,那是一所非常有名的百年名校。一进校门,就看到照壁上写着两行气势恢宏的大字。爸爸停下来凝视,摇头晃脑地念着:“学海无止境,但学海无止境。”然后,他不知疲倦地向我解释它的意义。虽然我不太了解那两句谚语的深刻含义,但“读书是件苦差事”的印象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我进入小学后自然对读书有些恐惧。我不怕中文。毕竟从小父母就教我读书,但是我的算术太差了。也许是个年轻人,但他的智力并不开放。计算靠手指,遇到大数字就迫不及待地从脚趾头里挪出来。感谢算术老师是个很有经验的奶奶,她让我尽量不要数手指,让我想象脑子里有很多手,加减五十手,锻炼我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高中时,当我了解到原子结构时,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很容易将原子轨道和电子云与抽象波函数和概率密度联系起来。
从小学到高中,我所就读的学校都非常注重课外活动,比如形声美、手工制作、制作标本、排练节目、做家务、打扫卫生等等。每天早上上课,几乎整个下午都参加这些活动。此外,每个周末或假期,学校、年级和班级都要组织集体活动,如少先队日、阳光春游、师生艺术展、月光派对、谜语问答和趣味摔跤...几乎每周。这些活动大大缓解了我的恐惧,我变得非常喜欢学校生活。我每天积极上学,风雨无阻,学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时,我不仅学习了语文、数学和自然知识,还学习了绘画、唱歌、各种乐器、象棋、围棋、球类、游泳、烹饪和模型制作等技能。在小学和初中,我的学习生活充实、快乐、乐观,渴望学习,充满阳光,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勇往直前的动力。
我写下这段青春记忆,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我们每一个人,包括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和孩子,都应该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和“快乐学习”的环境中成长,又怎么会患上“抑郁症”呢?怎么会悲观厌世?怎么会对生活失去信心,结束自己的生命?
02
第二,“乐于教”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毅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学习、自信和快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提出“快乐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广泛参与各学科时,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点或学习目标,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四年级学生何崇冲曾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顶级天体物理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具有concur调节盘的中子星X射线爆发的各向异性》。他说:“我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绝非偶然,但我把兴趣作为最大的动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积累财富。”这是何崇冲最深的感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对于学习和科研,我最看重的是兴趣和激情。研究的目的不是发表论文或者拿奖金,而是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和研究的问题。当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后,我得到的满足感远远好于物质层面。”
我在教学中遇到过类似的学生。高中有一个热爱物理的学生,却被化学学院录取了。他想退学,明年参加考试。我向他介绍了化学和物理的密切关系,包括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等子学科,在这些子学科中可以充分发挥他对物理的兴趣和特长。孩子接受了我的建议,加强了自己的专业思想。在大学的四年里,他各科成绩都很好。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攻材料化学,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多年来,我每年都参加高考的招考和宣传工作。我发现相当多的高中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完全是让老师或者家长来决定。进入大学后,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专业不是自己的专业,他们感到后悔。但是,有些人已经在高中或大学定下了“誓死为XX专业奋斗一辈子”的崇高目标,正在为之努力。比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数学家陈景润、物理学家奥斯特、音乐家门德尔松等等。如果高中生在中学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就会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哪个专业最适合自己。一旦进入大学喜欢的专业,他们的学习目标会更加清晰,他们会充满学习的能量,他们的努力会非凡,这无疑会对他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
第三,“乐于教”有利于启发。
科学中新图像的出现是突然的,通常被称为灵感。灵感是一种顿悟。灵感的出现可以解决长期的探索问题,所以灵感往往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电磁学之父”奥斯特设计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灵感诠释。
1820年以前,由于安培、毕奥等物理学家认为“电”与“磁”之间不会有联系,很少有人考虑电与磁的关系。但是,奥斯特一直认为,电、磁、光、热等现象是相互内在联系的,特别是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磁化钢针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观点。当时,有些人做实验来寻找电和磁之间的联系,但都失败了。奥斯特在分析了这些实验后得出结论,“在当前方向上似乎不可能找到效果”。这时,奥斯特突然想到“磁效应可以是横向的吗?”在这种“灵感”的驱使下,奥斯特于1820年4月演示了他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当电池与铂丝连接时,铂丝附近的小磁针摆动。这个不显眼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奥斯特非常激动!据说他高兴得在平台上翻了一个跟头。经过三个多月的深入研究,奥斯特终于发现带电导线周围确实存在圆形磁场,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电流的磁效应!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宣布了他的实验,这是历史上划时代的“电磁效应”,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电与磁的关系,创造了新一代物理学科“电磁学”!
在大学里,师生亲密无间、教学相长的讨论和探索,往往会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在我的“模拟自然成骨”研究中,需要观察成骨细胞控制下的矿化和成骨情况。起初,一直使用人成骨细胞,但没有观察到好的结果。在讨论原因时,一位博士生突然受到启发,提出了“是用其他动物的成骨细胞还是成软骨细胞”的想法。经过多次实验和不断修正,最终使用了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拍摄了完美的电镜照片。
我和我的学生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研制的稀土烧伤药“烧伤灵”就有很好的抗炎作用。那么,它的抗炎机制是什么呢?因为少伤灵是一种复方药,有很多抗炎机制。如果我们逐一筛选抗炎机制,将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过程!我该怎么办?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了“是否要观察稀土对细胞和细胞器的影响”的想法。已经发现大量稀土离子附着在细胞膜上,特别是细胞内的溶酶体膜上。这充分证明了正是稀土离子和溶酶体膜的结合,稳定了溶酶体膜,阻止了溶酶体中5-羟色胺等炎症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该实验结果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解释了稀土的抗炎机制。经过反复研究探索,稀土药物“少伤灵”的研究成果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由此可见,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营造平等轻松的氛围,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领略专业价值和探索乐趣,是激发学生“灵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毫无疑问,“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和“快乐学习”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受到启发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04
第四,“乐于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学习是一个非常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学生必须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耐力。“快乐学习”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变枯燥为乐趣,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991年,我教无机化学,这是应用化学专业第一届新生的第一门专业课。针对大一新生普遍觉得无机化学课程记忆量大、内容复杂枯燥的情况,我提出了“快乐化学”的概念。在教学中落实“三个环节”,即“实验教学、科学前沿、生活实践相衔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连续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3年获“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7年,在全校筛选出的八门主干课程中,我教无机化学,获得了“主干课程奖”。2002年,应用化学专业2001级《无机化学》课程在全校课程评估中以91.43的高分成绩获得优秀成绩。
为了促进“连接实验教学、研究前沿和生活实践”的课堂教学,我们选取了一些有趣、前沿的化学实验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是“Belousoff-Zabotinsky”反应(B-Z反应),这是溴酸在硫酸铈的催化下氧化柠檬酸的反应。当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控制在远离平衡浓度时,溴离子和铈离子的浓度会周期性变化,从而溶液的颜色也会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化学钟”。有趣的探索性实验及其前沿的理论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些工作使我获得了2007年兰州大学“德德”创新基金“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开设“B-Z反应”实验,充分体现了我“连接实验教学、研究前沿、生活实践”的教学理念。“B-Z反应”的机理不仅与前沿的“耗散结构理论”有关,还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尤其是一些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迷宫的最短路径问题”。用传统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所有路径都穷尽,然后进行比较,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使用“B-Z反应”则可以获得捷径。由于波在传播和扩散时总是采取最短路径,所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用相机记录波的轨迹来解决。这些有趣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起了学生对数学、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因此,许多学生一直在探索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甚至有学生将注意力转向了“并行化学处理器”的研究。无论他们的野心能否实现,他们的研究工作对于揭示人脑奥秘或制造更好的化学处理器都具有重要意义。毕竟,化学处理器是连接生物组织器官和电子设备的重要桥梁。
学无止境,教无定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幸福在于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更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理论扎实、心灵手巧的拔尖人才。这不仅是我做老师终身奋斗的动力和目标,也是我以身作则做老师的初衷。
标签: 寓教于乐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