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游戏

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想象力的启示

辰熙 610

你知道什么是社会学吗?如果问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会这样回答:“社会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社会的学科。”

这个答案没有错,但还是没能让人明白什么是社会学。“社会”这个词太简洁宏大了,因为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

其实社会学脱胎于哲学,来源于社会哲学。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革命的洪流中,接受过哲学训练的学者们已经认识到,仅靠哲学思维难以解释新的社会现象,难以提出新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必须面对现实社会,研究社会,向社会寻求答案。

社会学是对工业社会的实用研究。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心理素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提高理性,从而看清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形成了一些成熟的、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社会学理论不仅是当今社会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学想象力的巨大体现。

其中,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论和符号互动论是四种主要的社会学理论视角。知道了这四个视角,就可以一窥社会学的大致面貌。

《喝咖啡》中的社会学想象

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框架。社会学的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一些看似个体的行为,一些看似普通的事情,放到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就变成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

安东尼·吉登斯在谈到社会学的想象力时举了一个喝咖啡的例子。对于喝咖啡这种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社会学能说些什么?

咖啡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提振人精神的物质。

作为日常社交活动的一部分,咖啡也具有象征价值。有时候,与喝咖啡相关的仪式比喝本身更重要(消费活动)。在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早上喝咖啡标志着一天的开始。当人们与他人一起喝咖啡时,喝咖啡更多的是一种社交仪式。以此类推,中国人喝茶喝酒也是如此。俗话说,朋友各饮千杯,意思就是喝酒和社交的关系。

02为什么喝咖啡不算吸毒?

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对大脑有刺激性。许多人喝咖啡来提神,度过困难时期。然而,人们并不把喝咖啡的人视为吸毒者。但是,如果只是要求咖啡因,情况就不一样了。社会把这种行为定义为吸毒。大多数社会不允许人们吸毒。然而,一些社会允许人们消费大麻甚至可卡因,但反对人们消费咖啡因。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社会学家有兴趣讨论的社会事实。

喝咖啡牵涉到世界上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

大多数咖啡产自贫穷国家,而大多数咖啡在一些富裕国家消费。在国际贸易中,咖啡是仅次于石油的最有价值的商品,也是许多国家最大的外汇来源。咖啡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在全球联系的时代,没有哪个社会可以置身事外。研究全球贸易也是社会学的重要任务。

喝咖啡也是一种政治。

咖啡的种植很受欢迎,已经“品牌化”了。喝什么样的咖啡成为消费者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比如纯天然咖啡、无咖啡因咖啡、咖啡“公平贸易”等等。人们可以在特色咖啡馆或星巴克连锁店喝咖啡。喝咖啡的人可以抵制一些国家的咖啡,也可以支持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咖啡,比如穷国的咖啡。社会学家也对这些社会事实感兴趣,比如对遥远事物的关注如何改变了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

喝咖啡的行为隐含着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史。

像茶、香蕉、土豆和白糖一样,咖啡在18世纪后期成为普通消费品。虽然咖啡起源于中东,但西方人对咖啡的消费仅始于殖民扩张时期。那么,西方人是怎么看待咖啡的呢?过去和今天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咖啡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家感兴趣的社会事实。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来源于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类比。以人为例,人的四肢和内脏虽然是个体器官,但却是生命存在所必需的,并为生命的存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根据有机体理论,生命不是简单地等于器官的总和。生活就是生活,是一个整体。社会也是如此。社会的组成部分(如家庭、企业、社区和政府)都是社会的机关,在整个社会中发挥作用。

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中的重要性。在功能主义看来,大多数社会成员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社会才能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这也是社会的常态。在孔德和涂尔干那里,他们都强调社会和谐和共同意识。

孔德和涂尔干

基于这种社会观,社会学家致力于研究社会各部分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虽然功能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德和涂尔干,但使功能主义成为一种突出的理论的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尤其是他对原始部落社会的研究集中体现了他的功能主义思想。

功能主义的集大成者是20世纪上半叶的帕森斯。他把整个社会看作一个大系统,把社会的各个部分进行分类,形成社会的功能模块,论述了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与各个功能模块的关系,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

功能主义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几乎统治了社会学,尤其是在帕森斯时代。现在看来,功能主义过分强调社会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强调其中一些有助于整体的整合,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实,这极大地制约了它的解释能力。当社会处于不安状态时,功能主义几乎没有解释力。

冲突论:强调社会冲突和分化。

与功能主义不同的是,一个重视除社会一致性、和谐与平衡之外的其他重要事实的学派是冲突范式。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内部的不一致、不和谐、分化和冲突。

在冲突理论家看来,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对资源的争夺一直是社会的主旋律。大多数社会绝不是功能主义者所描述的和谐平衡的状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绝不是一个整体。社会的基本状态是冲突。冲突论者也认为社会秩序是存在的,但它不是功能主义者所描述的社会的自然状态,而是社会冲突的结果。

基于这种社会观,冲突论者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阶级对立的观点,关注权力、不平等和斗争,关注社会中强者和弱者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试图理解统治关系是如何建立和维持的。

比如达伦多夫在继承压抑和冲突概念的同时,提出了社会的两面性:秩序和冲突。达伦多夫否定帕森斯的功能主义,认为把社会看成是一个歌舞升平的和谐系统只是乌托邦式的梦想。当然,冲突不是社会的唯一面孔。社会其实有两面,一面是和谐,一面是冲突。

达伦多夫在承认社会秩序的同时,指出冲突也是社会的常态,变化和冲突无处不在。这是因为在每个社会中,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这种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权力分配不均和角色强制安排的基础上的。

冲突理论内部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都强调冲突的视角。虽然功能主义内部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视角,但这种差异在冲突理论中更为突出。比如达伦多夫和柯林斯对冲突的理解就不一样。达伦多夫关注的是角色的制度强制安排和权力分配的不均衡,而柯林斯关注的是个体互动中的强制和反强制。

再比如,美谛高丝是帕森斯的学生。虽然他站在冲突论的立场上,但他没有忘记功能主义。他的《冲突的功能》从功能主义的观点来讨论冲突,认为冲突具有缓解社会矛盾的“安全阀”功能,还可以促进社会团结,这与达伦多夫的冲突观点是直接对立的。所以,与其把冲突理论理解为一个有理论共识的学派,不如理解为一个聚焦共同主题的各种流派。

交换理论:关注社会的交换行为。

在帕森斯之后,不仅有冲突理论,还有交换理论。

我们知道,冲突理论不仅分析制度和宏观社会,而且在个体层面讨论社会现象。交换理论强调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动机的研究,批判宏观社会系统、社会结构和抽象社会的功能主义,主张在个体层面研究基本的社会现象,提出社会交换行为是最佳研究对象。

是交换人类的普遍行为。经济学家已经广泛涉足这一领域。基于亚当·斯密的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人们总是在寻求物质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社会学家已经看到了社会交换非功利的一面。在价值、最优原则、投资、报酬、成本、公平正义等相同问题下,社会学家发展出两种不同取向的交换分析策略:从个体层面解释个体行为,从人际(微观)层面解释宏观社会结构。

霍曼斯等个人代表。他从成本与回报的角度提出了一套个体行动命题,如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攻击与赞同命题。

以攻击和赞同命题为例,霍曼斯认为,一方面,当个体的行为没有得到意外的奖励或惩罚时,个体可能会愤怒,从而产生攻击行为。另一方面,当个体的行为得到预期的回报,甚至超出预期,或者没有受到预期的惩罚时,个体会感到高兴,并认同这种行为。

霍曼斯指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为每个人都想从交换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交换本身就变成了相对的得失。对于个人来说,投资规模和利润基本公平。

眉宇等人际层面的代表人物。他从社会结构原理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过程。与霍曼斯不同,布劳从描述微观层面的交换过程及其影响入手,试图通过群体层面的分析来解释宏观社会层面的结构和制度。在他看来,社会交换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基本的交换关系往往发生在关系密切的群体之间。社会交换是人类自愿的行为,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交换活动获得报酬。

象征互动主义

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论都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社会现象。即使交换理论中的霍曼斯试图从个体层面来分析人类的行为,但他仍然把行为、制度和体系视为客观存在。象征主义从主观的立场讨论人际交往,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如何使交往有意义。

象征主义起源于对语言意义等符号的关注。库利提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获得的,这就是“镜中的自己”。米德认为,语言是人们从他人那里感知自己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使人有意识,获得“镜中的自我”。因此,互动过程依赖于象征意义的共享。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使用符号系统的活动。

与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不同,符号互动论者不认为社会是一种控制力量。象征主义者认为,人在社会中有行动的自由,总是处于创造和改变生活世界的过程中。社会现象的研究需要回归到互动的动机和目的,以及符号意义的赋予和理解方式。只有理解了这个过程,才能解释一个更宏观的社会现象。

有趣的是,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总是局限于个体和小群体的层面,基本忽略了社会宏观因素及其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比如,戈夫曼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把人生比作舞台,把社会比作剧院,每个人都有一个前台的表演和一个后台的自己。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个体有意提供和随意展示一些符号,使他人获得自己的印象,这种行为被称为“印象管理”。通过剧场的搭建、剧本写作、印象管理,在互动中赋予符号特殊的意义。

当然,社会学的内容远不止以上四种理论视角。一般来说,社会学研究的多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社会现象,有些现象简直太普通了,普通人看不出有什么意义。正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社会现象,构成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和社会学家的基本兴趣点,由此发展出各种社会学理论。这就是社会学的独特魅力。

社会学与生活

10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甚至远远好于过去3000年。面对中国社会如此复杂剧烈的社会变革,人们难免会产生犹豫甚至恐惧的心理。社会学将帮助我们对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更全面的了解;更客观地对待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迈向数字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的历史使命,让我们这个由古老文明孕育和哺育的社会更加成熟和包容。

标签: 社会学想象力是谁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