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游戏

外婆家兰桂店,外婆家的店

洒脱 526

我的脚断了。

医生说不要动,这样我就可以呆在家里休息了。来,正好赶上和我聊天。

我刚踩到一块石头。一开始我换了好几家医院拍戏,他们都说没什么问题。我还是每天跛行上班,东忙西忙,东奔西跑。五一节还爬上了靠近大海的长城。

后来发现不对。为什么我的脚变得又肿又痛?去专门的骨科医院,发现骨折,有两处骨折。

很好,安,贴上膏药,呆在家里。

21年来,我一直像陀螺一样旋转。我太忙了,从来没有在家里度过安静的一天。现在只是给我一个机会冷静下来,想一些事情,整理一下自己。


回忆奶奶的味道。

这是很久以前开始的。

我是家里的长子。二哥出生后,父母因为没有精力照顾我,就把我交给了外婆。

从6岁到12岁,我住在外婆家,很多童年的美好回忆都在外婆家。

我住在杭州西桥——现在在杭州高级中学对面,在“中国银行”的招牌下,它曾经是我的床。奶奶住在连桥——那边有一个标志性的亭子,老杭州人应该有记忆。两栋房子之间只有一条中和路。每天,我一个人到处走。

上世纪70年代,杭州和农村没什么不同。上厕所的时候,你必须去井边喝水。哦,除了电灯——这是这座城市唯一的“福利”。

房子都是黑瓦白墙。当你走出门时,你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菜地。家家户户种菜,邻居养猪。我很喜欢这种乡村的感觉。


现在市内香格里拉大酒店,前身是浙江医科大学。目前,在嘉里中心附近,曾经有白墙黑瓦的平房,里面住满了熟悉的邻居。

四十八年前,我在这里的学校读书,当时叫延安第二小学,现在叫长寿桥小学。

我六岁的时候开始住在奶奶家。奶奶生了六个孩子。除了我妈妈和叔叔留在杭州,其他人都在其他地方。

每年过年,爷爷奶奶都会准备花生和粽子,一个个送出去。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它们。

我妈对我要求严格,我在家不听话就要挨打。奶奶很宠爱我,住在奶奶家很舒服。我只是把外婆家当成自己的家。

奶奶做的老鸭锅很好吃,但不一定好吃。吃老鸭锅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

中午放学,走出校门后,沿着老街走几步就能闻到一股老鸭锅的味道。一定是我奶奶炖的老鸭汤。

中桥有个卖鸭子的。奶奶在那里买的。现在就买,现在就杀。很新鲜。老鸭洗净,切成块,放在砂锅里,加水,放在小煤炉里慢慢炖一整天。

我闻着香味小跑回家,蹲在煤炉前,盯着砂锅,听着里面冒泡的声音,不停地吞咽。

但是奶奶说,老鸭锅中午不能吃,要等到晚上,全家人才能一起吃...

我最期待的是过年。奶奶会做各种好吃的菜,提前准备好:黄豆炖猪蹄,腊肉笋...放在砂锅里冷冻。

下午放学回家,偷偷溜进厨房,踮起脚尖,揭开砂锅盖子,在砂锅里挖了一勺果冻,塞到嘴里。

冻肉在口中慢慢融化,肉汁里满是油,混着酥脆的肉块,顺着喉咙滑下去...很好吃。

爸爸也是个“美食家”。他靠摆摊赚钱。每隔三天,他会在我放学前找一家餐厅,点几个菜,边抽烟边等我放学。

放学后,我背着书包直奔酒店,走进大堂,找到父亲的桌子,坐下来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

当时杭州著名的海斯楼、多逸夫、京味、元奎馆、状元楼、天外天都给我们看了。用现在的话说,我从小就是个美食家。

我做饭喝酒,开什么样的餐厅,做什么样的菜,全凭感觉。这种感觉跟从小被曝光有关。

食物不仅仅是食物,更是记忆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食物是我热爱生活的方式。

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和我祖母的美味食物联系在一起。开餐厅后,一直用“奶奶家”这个名字。希望每一位来店里的客人都能有“回家”的感觉。

我经常因为工作原因坐飞机出国。再好吃的菜,也比不上杭帮菜的胃。我有一个中国胃。回到中国,我得先来一碗皮亚川。桌上滚一碗鲜汤面,唰唰几口,吃了白菜冬笋面,整个胃就起死回生了!


我是第一代“啃老族”

做饭,除了喜欢美食,原本更多的是为了谋生。

说到这里,我是第一代“啃老族”。

我父亲是个手艺人,和我母亲一起开了个小摊。父母从来没有在单位工作过,他们对我的唯一要求就是留在国企好好干。

1984年,我到杭州塑料工业公司劳模组工作。28岁那年,我被送到德国训练。1992年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深造,回来当车间主任。


在国企单位,看似稳定,其实很差。我一个月挣200多元,老婆比我少。福利夏天是西瓜,冬天是肉。口袋空空,身无分文。婚姻是父母用钱安排的。有了孩子,父母每个月还补贴我们80元,外加两盒酸奶。

1994年,我和妻子还住在公司宿舍。有一天,老婆告诉我要交电费,电费是8块钱,但是我们翻遍口袋也找不到足够的8块钱。我别无选择,只能搬到岳母家。他们家有两个房间和一个露台。我们搬进去后,我未婚的姐夫不得不睡在露台上。

1996年单位分房,但我们没有积蓄,只好再次向父母拿钱。第一次拿到2万,后来发现还有一桌吃的,就厚着脸皮拿了几千元。

1998年,单位下属的劳务公司开了一家叫水晶饭店的餐厅。没想到,经营一年后,这家餐厅倒闭了。该单位贴出通知,要求所有员工投标。我妻子发现后,鼓励我去。我说不是,我是车间主任,是干部,需要领导同意。

厂长说:“你在这个车间做得很好。整个公司60%的利润都是在这里产生的,但是我只能给你基本工资,不能给你更多的钱。我自己只有2000多块工资。如果你想做,那就试试。”


我和老婆凑了2万块把这家餐厅定下来,就在天目山路东海大酒店对面。1998年5月,我们拆除了原来的“水晶酒店”,改为“奶奶家面馆”。定位是普通人买得起的餐厅:“好吃不贵”。目标客户是像我这样收入不到3000元的年轻人。

我把单价定在28元,2块麻辣豆腐,2块啤酒,2块青菜,2块拌面。

店里只有两个厨师,两个服务员,十张桌子。服务员是两个年轻女孩,一个来自安吉,另一个来自丽水。我自己挑的。我带他们去航达路买了一件黑色的汗衫和一条牛仔裤,然后他们就开始工作了。厨师是我爸从“四海楼”请我来的。

标签: 桂林外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