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概念
1.地震:一般指自然地震中的构造地震,按震源分为浅震、中震(60公里~ 300公里)和深震。
2.地震震级:测量地震震级,监测所有地震震级,包括局部震级ML、体波震级(短周期体波震级mb、宽带体波震级mB(BB))、面波震级(面波震级MS、宽带面波震级MS(BB))和矩震级Mw。释放的量值应该用m表示。
3.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简称烈度。强度是根据人的感受、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地面的损坏现象等综合评价的,其单位为“度”。
4.地面运动:地震引起的地表和近地表介质的振动。
5.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三.设计参数
1.设计参考值: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2.各种校正系数。
3.分类:
1)频繁地震动(50年63%),理论重现期50年。
2)基本地震动(50年10%),理论重现期475年。
3)罕见地震动(50年2%),理论重现期为2475年。
4)极罕见地震动(每年0.01%)。理论重现期为10000年。
标签: 《抗震规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分享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如作者文章信息标记有误或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