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大学学的是生物化学。包括她毕业后在湖南一家制药厂的工作经历,她在实验室待了八年。现在,她在深圳一家制药公司从事产品推广工作。她自称是“极端理性和极端感性的矛盾体。她对一切都很好奇,但她不会全部相信”。过去的经验告诉她,现代医学不是万能的,“西医只能治愈20%的人类疾病”。
郑洁有腹泻和月经不调。她吃了很多药,但没有用。她去医院体检时,结果是“各项指标正常,有轻微贫血”。回忆起这件事,郑洁忍不住又强调了一遍:“就一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绝望感变得更强。她发现,在28岁之前,即使熬了一夜,第二天依然可以精力充沛。如果不小心吃了,运动后可以立即消化,但28岁以后,一切都“走下坡路”。于是,她求助于传统的养生理论。
现代医学真的有太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丁香医生的医学主任田继顺曾经是妇产科医生。他妻子怀孕时患有妊娠糖尿病。尝试了各种药物后,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生孩子之前,平白无故就好了。
临产前,田继顺的妻子毫无征兆地出现了其他问题——羊水几乎完全缺失,胎儿在子宫内窘迫,紧急剖宫产。他已经被愚弄了。之后,在没有任何高危因素的情况下,我妻子出现了产后出血,被送进了ICU进行急救。她离子宫切除只有一步之遥。出血量超过3000ml,约占全身总血量的3/4。
“我非常爱我的妻子。在整个怀孕分娩的过程中,我对她绝对尽职尽责,没有任何操作失误。我妻子也做了非常正式的怀孕检查和健康护理。我们做了所有该做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这是谁的责任?”抢救后观察的第一个晚上,田继顺躲在医生办公室痛哭。“面对自然,人类依然弱小,很多问题,甚至是大部分医疗问题,医生都无法解决。”
此时,那些历史记载众多、哲学概念完备的养生理论,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
像郑洁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比她更扎实的科学知识的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曾说,一个和尚在山洞里修行几个月,“吃石头磨成的粉,闻闻身边的野花,就能吸收营养”。因此,科普作家方对此进行了报道,他认为自己宣扬迷信和伪科学。
朱清时仍然相信这个概念。2017年,他还发表了题为《用身体观察气和气脉》的公开演讲,认为气可以治病。“我说的是健身。我们都是普通人。我的实验都是为了身体的利益。”
有观众问他为什么感觉不到真气。朱青石回答说:“舒服的时候感觉不到真气。真气的最高境界就是感觉不到。我能感觉到,因为我生病了。”
朱清时再一次被科学家集体批判。
朱清时信仰真气的背后,其实是普遍的健康焦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功热席卷全国。1986年,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振环任会长,“两弹”钱学森是气功的坚定支持者。当时,方正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人文科学”风靡一时。据他回忆,“HKUST很多师生热衷于此,曾在HKUST召开全国特殊功能研究会议,邀请全国各地的江湖骗子到那里演出”。
“有趣的是,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学到的事实与他们是否接受科学没有多大关系。”精神病学家杰克·戈尔曼告诉本杂志,他与人合著了《拒绝真相的人:为什么人们不相信科学》试图揭开人们抗拒科学证据的复杂因素。在他看来,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个人健康受到威胁,他们就会屈从于不科学的想法,尤其是当他们真的生病的时候”。
《人民日报》前高级编辑凌志军曾在《重生笔记》一书中描述过类似的经历。2007年初,医生在他的头骨中发现了两个疑似脑肿瘤,两天后,在他的肺部发现了肿瘤,因此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的概率为98%,他活不过三个月。
在死亡的阴影下,凌志军遍访内科、外科、中医、西医。当他走投无路时,他也把著名的“刘泰医生”视为救命稻草。
“刘太医”被命名为刘洪章,自称“明代刘纯太医之后”,并以“祖传秘方”治愈了许多癌症患者。见到凌志军,刘洪章随手写下药方,建议他先喝三个月的牛筋汤和开胃汤,再喝“刘太医”独家“控岩散”。
“刘太一医生”说,牛筋中的胶原蛋白可以“在化妆时把癌块包裹得紧紧的,然后用“家庭秘方”杀死癌症,可以达到“关门打狗”的效果。虽然听起来像是“给孩子讲故事”,但凌志军还是做了,每天都在妻子的精心准备下喝几碗汤。
多年后,凌志军读到乔布斯患癌后用马粪治疗的消息。朋友们无法想象往嘴里塞马粪,但凌志军太了解乔布斯了:“人到了,只要相信有用,就可以吃马粪,甚至人粪。它赋予我们战胜癌症的希望。”
流水硕士
郑洁曾希望第一天过后情况会好转,但事实并非如此。第二天到了,她开始出冷汗。她坚持不下去了,只好求助于指导她的“医生”。对方给她的建议是轻点山中央的穴位。
郑洁回忆说,让她惊讶的是,被打之后,她真的没出汗。更让她兴奋的是,第三天晚上,她有了第一次“便便”,之后的十几天里,她几乎每天都要排便,从一天五次到一次一次,这让她觉得自己体内积攒已久的毒素终于排出去了。
排毒是传统养生观念中最常见的说法之一,市场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排毒产品和做法。在淘宝搜索“排毒”,弹出的产品从刮痧仪、美容仪到芦荟软胶囊、酵素、左旋肉碱等。最受欢迎的是“电动刮痧器”,售价130-260元,月销量接近4.5万。被称为“排毒教父”的台湾健康大师林光常鼓励乳腺癌患者吃“排毒餐”,而不是常规治疗。
2018年4月,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写了一篇专题文章,分析排毒理论。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包括人体皮肤、免疫系统、肝脏、肾脏在内的多道防线,完全有能力将有毒物质隔离或排出体外,而“排泄物”则是食物残渣,无论是被肠道细菌消化吸收还是发酵,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会产生毒素。但服用“排毒”产品后,很多人把腹泻、肌肉酸痛、恶心等症状视为“排毒”。
事实上,这些乱七八糟的养生观念,屡屡造成悲剧。
标签: 刘太医谈养生16全集